No.132|我用了四年,去弥补18岁的遗憾


本期宝藏同学@L:


高考的变数让他的生活变得黯淡无光,他用四年的时间给自己一个弥补遗憾的机会。备考的日子充斥着种种考验,但他把这当作“建造大厦的必经过程”,只为修炼一个更自律、更坚韧的自己。


“我从来不会盲目相信‘努力一定可以成功’这类鸡汤,我只知道如果要做成一件事,离不开长久的坚持和稳定的心态,所以每一次我都会全力以赴,无问西东。”




用四年接受18岁的变数


很早之前读过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和北京大学博士肖清和的论文后记,感慨于他们艰难的求学之路,但当时并没有特别但感同身受,直到后来自己经历了一些事,才对他们的经历有了更深的认识。


2019年高考,考前发高烧导致我发挥失常,原本目标是省内一所一本大学,最后却录取了九江的一所独立学院,不仅学费贵,更让我羞于启齿。在十八岁的年纪,这样的变数太过沉重,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都是灰色的。


家人劝我复读,但我害怕再一次的打击,也不想再受高三的苦,所以还是去学校报道了。而因为自尊心太强,每每别人问起我在哪读书,我都含糊其辞,不愿如实相告,高中同学聚会更是不敢露面。


走进大学校门那天,我就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会扬眉吐气地从这里走出去。为了不虚度时光,我从大一就习惯给自己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与规划,这让我这四年过得无比充实,成绩也稳定在班级前三,拿过国奖、一等奖学金。


大三时我和同学一起参加了第六届科云杯全国大学生本科组财会职业能力大赛,拿到了二等奖。赛前我们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作准备,期间因为没有经验参考,全靠自己摸索,而且参加这个比赛同学大多都来自更好的高校。


所以这次比赛对我来说,获奖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我尝试了原本不敢去做的事


大学获得的一些证书


我在大学读的是会计专业,初学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但可能因为我喜欢跟数字打交道,深入了解之后,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在我看来,报表上的一串串数字都是有生命的,可以传递出许多企业信息。


而且会计思维也并非只存在于书本中,比如成本会计中对于企业成本的管控,涉及制定、执行、调整和分析计划等等,同样可以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让我养成了“事事有计划,件件有落实”的习惯。


所以在大三准备考研时,我依然选择了本专业,报考了江西农业大学的会计专硕。这是一个求稳的选择。其实考研是刚上大学就已经决定的事,我迫切地希望提升学历,去更好的平台精进专业学习,将来也能有更多的选择。


刚开始备考,我们专业就上了热搜,“出题突然刁钻”“只是凭运气考上”“复习了也没用”……很多对专业的负面评价扑面而来,说实话,这让我压力陡增。而且我们专业一直竞争较大,但权衡之下我还是选择走这条拥挤的道路,一来我喜欢这个专业,二来跨专业备考无疑难度更大。


可能很多同学在备考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我觉得有时候不能太在意网上的评价,因为如果我们决心已定,太纠结别人的看法反而会让自己变得踌躇不前。



伴随种种考验的备考生活


大三寒假,我正式开始了备考生活。虽然看过很多突击三四个月就上岸的例子,但我只是个普通人,我更愿意常备不懈,脚踏实地。


回学校以后,我终于深刻体会到了考研的竞争。开学第一天,就有很多人天没亮就去自习室抢座位,之前只是耳闻,亲历之后还是挺感慨的。我曾经和同学开玩笑说,在学校里随便抓一个人,十有八九都是考研考公的。


偶尔也会有厌学的情绪,但看到座无虚席的自习室里,大家都安静地埋着头奋笔疾书,听着轻轻的翻书声和笔尖落在习题册上的沙沙声,就能慢慢静下心来。


在备考的日子里,一直有扇贝的陪伴,每天早中晚各背一次单词,既能换换脑子,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


其实刚上大学时我就来到了扇贝,四六级、英语竞赛、考研等等,扇贝都是见证者。我很喜欢“知道你在改变”这句话,好像在告诉我:你正在不断改变,你的改变也会被看见。


扇贝打卡记录


暑假我和同学都准备留校复习,但期末时学校突然通知暑期统一不允许留校,尽管我们强烈抗议,但最终还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回家了。


家里的备考环境并不好,白天为了不受家里的影响,我都在走廊里学习,但每天还是要忍受装修的声音。再到后来,温度越来越高,实在无法继续待在闷热的走廊,我只好把小桌椅搬回家。家中没有空调,只有一台小风扇对着我吹。实在热得吃不消了,我就用冷水湿湿手,以图短暂的凉快。


整个暑假我都在装修声和高温中复习,而去年又比往年更炎热,可以说每天都很煎熬。但让我自豪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还是完成了给自己制定的假期备考任务。


校园里的某个冬夜


九月入学,随着初试脚步的逼近,“抢座位”愈演愈烈,我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学校各种杂事让我没法像暑假那样从早学到晚,真的很磨心态。


更麻烦的是,初试前我阳了,仿佛一个轮回,又想起高考前那次发烧,我几乎要崩溃。高烧那几天,复习完全没有进度,只是初试前一天,强撑着精神模拟了一次考试。当时那种焦虑感,我想我们这一届很多考生都有体会。



歇一歇,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2022年12月25日,恍惚间就结束了最后一场考试,心里突然空落落的。纠结了几天才敢对答案,估分之后感觉中规中矩,应该有希望进复试。所以浅浅休息一下,我就开始准备复式了。


出成绩前一天晚上,我彻夜未眠,辗转反侧,直到早上查到分数,才稍微定下心来,参照往年的分数线,我可以进复试。一年“兵荒马乱”的备考,只差临门一脚了,越到这时候越不能松懈。


复试计划表


3月中旬,国家线、学校分数线终于要公布了,我的心又忐忑起来:会不会今年分数线突然大涨,会不会这一年白忙活了……这样的情绪终结于一个平常的下午,我接到了学校的复试电话通知,时间就在两天后。


这时我只觉得庆幸,因为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准备复试,面试也在家跟父母模拟了很多次。虽然时间紧迫,但去复试路上,心里还算有底的。


复试结束以后,我觉得自己好像被掏空了,紧绷的弦突然放松下来,反而有点无所适从。幸好我们学校成绩公布很快,否则我不知道还要坐立难安多久。


几天后,复试群里一位老师发了个链接,点进去一眼就看到了我的名字,总成绩排名前六。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拟录取通知


这一路走来经历了许许多多,寥寥几句的拟录取通知意味着考研旅程的终结,但这亦是新的开始。接下来是更需要尝试与历练的三年,CPA备考也提上了日程。建造大厦,先要垒好基石,而我现在正处在这个阶段。


我的同学总说我很厉害,仿佛想要做什么都可以做成,但其实我从来不会盲目相信“努力一定可以成功”这类鸡汤,我只知道如果要做成一件事,离不开长久的坚持和稳定的心态,所以每一次我都会全力以赴,无问西东。




【你可能错过的往期精彩】


>> 二战复旦,旦复旦兮,步履将至

>> 北漂青年上岸记:我用9年时间换个活法

>> 二本考上北大:汗水和泪水,你总得选一样

>> 查看往期所有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