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胡萝北~很荣幸能够得到本次“宝藏同学”的推荐~但是相比之前成就满满的各位大佬,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透明(´▽`)。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做好想做的事情。至于最后的结果,大多跟我努力的程度成正比。不过呢,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吃一堑长一智,也是人生的一个经历了。
今天我想和大家唠一唠,我近几年的经历和一些小小的经验,也算是给今后的自己提个醒。当然,如果大家能给我一些更好的建议,那就再好不过啦~
活跃在“你问我答”的萝北
读大学时,班上一位英语很好的同学每天都在朋友圈分享扇贝打卡截图。见贤思齐嘛,我就也来到扇贝学习啦~
现在扇贝单词、阅读和听力我都在用:单词我习惯设置10个新词和20个旧词为一组,每天见缝插针地用碎片时间背1-4组;阅读现在一般是精读2-3篇日更的短文;如果时间充裕,我会在听力上精听一篇素材,遇到有趣的文章还会通过跟读、复述来练口语,没空的时候就直接泛听。大二时,我突击两周考了一次雅思,总分7分,其中阅读8.5。
我在扇贝不只是默默打卡,熟悉我的同学可能都知道,我还日常活跃于“你问我答”栏目,现在基本每条留言都会被大家赞到最上方(感谢大家的支持!)。刚加入扇贝那会儿,打完卡会自动跳转到“你问我答”,当时萝北只是在评论区写个小段子,给自己的打卡增加一点仪式感,后来又渐渐增加了英语分享。
6月9日的“小可爱卡”
(扇贝app-发现-你问我答)
我打了多久的卡,就写了多久的“你问我答”,见证了好多人的坚持,也目睹了好多人的离开。还记得有人说自己在结婚的路上抽时间打卡,也偶尔看到有人分享自己高考胜利或者四六级通过的喜悦,有人提出问题,有人给予回答……一根网线就能连通很多的快乐~有时候遇到困难,看到这些陌生人给予的温暖,就会觉得生活充满了动力!
现在萝北依然每天在“你问我答”写评论,可能是习惯,也可能是为了守护这份温暖,在这里,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٩(˃̶͈̀௰˂̶͈́)و
计算机跨考金融的萝北
我本科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在大佬遍地走的实验班,我的成绩不算突出,而且我觉得自己没有编程方面的天赋,写bug倒是挺拿手的(不是),这也是我后来决定跨考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三时,我决定跨考本校的金融专业研究生。虽然本科学过一些金融、财经类的课程,不算毫无基础,但毕竟是跨考,压力还是很大。我曾经在某一期“你问我答”中写过一个“由果索因”法——从你要实现的目标,倒推为了实现目标而要做的事情。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评估了自己跨考的可能性,才最终做的决定。
备考我大概用了8个月,但因为前期还有计算机比赛、本专业课程等许多事情,真正花在备考上的时间不多,以至于后来疯狂赶进度,甚至有时一天只睡3、4个小时。
其实这算不上一个科学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如果你也打算考研,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早一点想清楚自己之后的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怎么做,然后尽快做好时间规划!
去快递站拿冲刺题那天的天空
虽然最后成功上岸了,但因为准备不够充分,分数不算高,让我比较欣慰的是时间花得最少的英语一,最后考了80多。
我在3、4月份开始复习英语,背单词依然全程用的扇贝,因为背纸质书我永远都是停留在第一页。每天按“10新词+20旧词”的模式背几组单词,晚上再抽出两个小时来磕真题阅读,做完后会分析错题的原因,然后背其中的生词、尝试分析长难句。
一个月之后,我会再刷一次这套题。这种做法虽然一开始进度很慢,但是一旦坚持下来,阅读套路一眼就能够看穿。我在11月之前就将98-19年的阅读真题刷了两遍,大概做到16年的真题时,阅读就基本不丢分了。到了12月,我自己归纳了几个作文模板,利用真题、模拟题反复练习。在考场上拿到卷子,发现作文题是我已经练习过的,草稿都没打就直接开始写了。
本科毕业
被项目和实习包裹的萝北
2020年9月,萝北正式在金融专业读研啦~我们专业需要运用tech来解决finance的问题,虽然本质还是写代码,但是对编程能力的要求没有做纯技术那么高。
得益于本科期间打好的编程基础,读研时写代码对我来说难度不大。这学期我和同学写了一个区块链租房app,用到的语言是solidity,它的语法和python相似。我花了3天自学了solidity的语法,再用3天时间完成了项目的编程工作。
在pre的前半个月,我几乎每天都是凌晨5点睡,上午9点起,三餐也是随便糊弄下。好在最后pre很成功,老师还问我们打算把app卖给哪家公司,和我们讨论正式上线后应该如何盈利,可把我们膨胀坏了。
虽说项目圆满完成,但这中间还是有不少插曲,比如我和其他几位组员除了这个项目,还要同时兼顾上课、实习、其他项目等等任务,很难协调合适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熬夜也成了家常便饭。
于是在后来的项目中,我们就很注意时间管理。首先我自己会提前一天做好规划,保证第二天不会给团队拖后腿。其次我们规划了项目进度,综合考虑每位组员的空余时间,最终决定在每周三和每周日晚上开小组会。而且我们也会在开会前整理好自己遇到的问题,在会议上集思广益来解决。
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最近做的项目进展就比较顺利,虽然还没有看到评分,但就我个人而言,这次经历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管理模版,而且可以沿用到其他事情上。
我们学校的英贤图书馆
在专业方面,我面临的真正的困难在于金融和科技的结合:首先要熟练掌握金融知识和各种金融模型;其次则是用代码来实现所需的金融模型。
读研后我才开始系统地学习金融,和本专业上来的同学相比,我就是个“门外汉”。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失败的股票交易模型,按照我的交易策略,一个月之后可以亏四万( ̄∇ ̄),简直让人头秃。而且我在找实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太大的优势,而金融又恰恰是一个看中实习的领域。
但是显然焦虑并不能解决问题,缺啥咱就补啥。一方面,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除了专业课之外,我还在自学CFA,试着看一些公司财报和招股说明书,同时关注市场动态和宏观调控,并且还参加了金融训练营;另一方面,我选择从行研这个相当于金融入门的领域入手,积极寻找行研实习。
只要看到合适的实习信息,我都会投递,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可不可以呢?更何况还可以积累面试经验。每次面试完,我会做一个复盘,记录面试时hr的提问以及我当时的回答,思考如果下次遇到类似问题,应该怎么回答会更好,然后将思考记录下来。
今年3月,我成功找到一个行研实习,虽然每天被各种会议和报表折磨,但是感觉超级充实!
刚入职时,我的工作其实就是打杂——做会议记录、收集数据、市场调研等等。但既然把任务交给了我,我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做到最好,并且我还会主动申请一些额外的工作。后来,我被安排撰写周报,还承担了分析上市公司年报、公司深度报告这些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我相信将每个任务完成到极致,一步步脚踏实地就一定会有进步。
努力变得更好的萝北
经常看你问我答的童鞋可能会知道,萝北经常熬夜。从读研起,我就一直处于疯狂熬夜赶各种项目的状态,看不完的paper,de不完的bug,做不完的题,淡不下去的黑眼圈……有段时间我每天睡眠不超过3个小时。每次赶完一个ddl,就感觉身体被掏空,头疼、打不起精神,休整两天都缓不过来。
当然我知道这种做法并不值得提倡,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比如减少看手机的时间、减少闲聊的时间,以及做合理的时间管理,尝试在小组项目、个人学习和实习之间寻得一个平衡。
以前我总是想同时做好很多事情,想提高成绩、想做好实习;想学英语、日语、法语;想健身、学钢琴;想做志愿者、还想参加各种竞赛……但是最后不仅什么都没做好,反而因为压力太大而焦虑头秃。
所以现在,每一阶段我只将主要精力倾注在最多五件事上,比如现阶段是课业、实习、学CFA、学英语、做公众号,至于其他的事情,有余力则为之,没有余力就先放一放,把最重要的事情先做好。
这不是一篇严肃的鸡汤文,而是我和你隔着一个屏幕的远程非即时唠嗑。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寻常的地方,都是自己会发光的宝藏。当你下决心要变得更好,就坚持下去吧,摔坑里也没有关系,先想想为啥摔坑里了,然后拍拍屁股继续往前走。
等你往前走了很久很久之后,回头一看,哇,原来我已经走了这么远,这样努力坚持的自己简直太酷啦!(*ˉ︶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