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0|未名湖畔寻初心:做一只在“天坑”里仰望星空的兔子


本周宝藏同学@不吃菠萝的兔子是北大环境学院的研二学生,再次踏入校园,只因为放不下“奉献于环境”的初心。“我不怕暂时停下,只要还能有重新出发的勇气。”


且行且缓且思,走过一些弯路,但也认真欣赏了沿途的风景。她说想做一只在“天坑”里仰望星空的兔子,就如《燕园情》里唱的:“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期末,像一个开关。开关一合,所有的问题、记忆、压力都留给了过去。长大之后,发现不仅期末是这样,无数的“小仪式”将我们的生活分成了许多片段,无论其中或喜或忧,开关一合,立马进入下一阶段。没有停留,无一例外。


总结是为了什么呢?我想有新的开始,我想继续下一个阶段。所以,趁此机会跟过去的自己好好告个别吧。


以下内容从倒叙开始。因为,记忆断片,需要一点一点拼回来。

2021年12月某天晚上11点,我躺在床上准备睡了。凌晨2点,准时起床去宿舍的公共客厅里翻论文继续做PPT,等到实在熬不住了,再回去睡一会。清晨6点,终于完成PPT。上午9点,在教室的讲台前接受老师连珠炮似的提问:“你把这个公式讲一讲,你这个变量怎么定义的,这篇文章主要在说.....”


往前推,白天我在办公室拿着一摞白纸,推导理论模型,看着理论模型里陌生的单词,就像在学一门新的语言……


再往前,是在准备另一场Pre,一遍一遍地跑Stata,把自己的变量重新插补,把样本量精密控制起来,一遍遍梳理自己的文章思路……


以上,就是一个环境学院研究生的学术生活。看论文、写代码、整数据——忙碌,充实,疲惫,但坚定、努力,咬牙坚持。


先到这里,倒叙停止。现在进行一下自我介绍吧:兔子,本科吉林大学环境化学专业,真心热爱自己所学的“天坑”专业,在经历了工作、辞职、考研后,上岸北大环境管理专业,未来还准备继续读博,立志要为国家碳中和、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我想把它当成奋斗一生的事业来做。


2017吉大环科


说起我的专业,不少人存在误解,有的人说:“以后去环保部哈。”更有甚者会说:“你以后就是扫大街呗。”但这些话都不能动摇我的选择,起初学这个专业,单纯是因为我喜欢大自然,于是就想搞明白环境科学到底怎么保护环境,怎么才能让人与自然相处得更和谐、更美好。


结果进到自己专业之后,我才发现,为了研究怎么消除水里的污染物,就必须先往实验室干净的水里放污染物,甚至在模拟极端情况时还要制造出毒性更大的污染物——这跟我“保护环境”的初心似乎有点儿不一样,所以每一次经历在实验室“制造污染物”的过程时,我都需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才能完成。


实验室的日常


不过后来我也渐渐明白,环境对我来说是花花草草,但环境科学更关注的是人类生活的干净和健康,你不先做个试点,牺牲一下小我,就没有办法帮到更多的“人”。


可我大概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吧,当我的理想与现实矛盾时,我能做的就是将能掌控的事情尽力做到最好,不让自己留遗憾。于是,在我决定要考研的时候,就给自己选择了环境管理方向,可以不去做实验,但依然能够做研究,探索改善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奥秘。

不过,“为爱发电”也不总是一帆风顺,再回忆我的本科生活,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快乐与遗憾交织,积极与消极搏斗……


大一结束,我的成绩在班级上游,恰好这时有一个去中山大学交换的名额,那时我很想去一个新的环境,看看自己能不能有新的突破。可惜我没有申请上,而得到名额的同学却放弃了,导致名额作废。我也因此一直不肯放下,把自己困住了很久。


不止如此,我在很多机会面前似乎总是差了一点点,比如差点直博本校……虽然现在我可以坦然面对这些事了,无非是“技不如人”,但在当时,这些“差一点点”都让我深感遗憾。我急于疏导自己的消极情绪,无意中却为自己找到了另一个热爱。


那是在大二寒假的某天,我正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玩手机,偶然间打开了扇贝阅读。我的英语阅读能力还不错,轻松读完了两篇文章,完成打卡,那时我就觉得这事儿似乎可以坚持下去。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扇贝阅读之旅,从每天推送的文章,到英文原版书,我读到许多有趣的故事,也学到很多东西,徜徉于英文世界,我自得其乐。



那阵子,我还跟舍友参加了学校的玩转英语社团。为了练习口语,我每天早上六点去操场大声朗读,从夏天到冬天,我整整坚持了一百天。平时上课的间隙,我还会跑到教室外的走廊,打开扇贝听力,戴着耳机一句一句地听,一个词一个词地蒙,完成当天的精听练习任务。


我从不觉得坚持是一件难事,就像学英语这件事,我喜欢,我就去做。某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可以流利地与外国人对话了,渐渐地也开始有人夸我的发音标准,再一次裸考六级竟提高了100多分,考研英语一在基本没怎么准备的情况下,考了79分……我恍然明白,原来改变就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悄然发生了。


之后的日子里,英语成了我精神上的避风港。每当我高数学累了、实验做乏了,我就看一会儿《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一边看剧情一边听英语。或者去读几篇英文书,和认识的外国朋友聊聊天。


对我来说,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工具,它还是我宣泄负面情绪的出口,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更是在无意间给了我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那是在大四,站在大学毕业的十字路口,二十岁出头的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想象,我没有忘记自己“保护环境”的理想,但也并不因此给自己设限。于是,我报考了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研究生,也随手投了某教育机构英语老师的岗位。


或许命运注定要赐予我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我凭着一腔热血报考的研究生没有上岸,却无心插柳地拿到了人生第一次工作面试的offer。工作还是二战?我依然喜欢“环境”,但这似乎也不影响我短暂地停留片刻,趁年轻去看看专业之外的风景。


就这样,我从一个每天泡实验室的理科生,变成了一个站在讲台上的高中英语老师,一条陌生却新鲜、充满挑战又让人跃跃欲试的人生之路在我面前缓缓铺开。


现在回想起来,给小孩子们教英语的那些日子真的是一段特别开心的时光。我的学生都是十五六岁的小朋友,但他们都有着巨大的能量。


课堂上


比如A,一个很漂亮的小姑娘,不但学习好,说唱也很厉害,立志要立志要成为说唱界的新星;比如B,一个小暖男,从认识他那天起,we share the same ambition: I wanna go to Peking University and he wants to go to Zhejiang University.他不仅是这么想的,也为了这个目标全力以赴……


我很羡慕他们有大声说出自己梦想的勇气,于是反观自己:我想一直当一位高中老师吗,我的梦想什么时候继续?


是啊,我停留得够久了,该继续出发啦!


于是,两年后我辞职了,告别了我可爱的学生们,收拾行囊,与他们一起朝着更广阔的天地昂首走去。一直到现在,我仍然很感谢这段工作经历和我的学生们,因为他们让我知道我可以靠自己的能力维持生活,我可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但也一定不要放弃自己的热爱。


之后,就像许许多多的考研人那样,我在这座独木桥上踽踽而行。虽然其间也经历了不少波折,不过努力终不负我,2020年,我被北大环境管理专业录取,离最初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如果你问我一路走来有哪些感想,我只想说:找一个你热爱的领域,做好自己能做的,然后走出自己喜欢的路。


未名湖畔

以上,是一段属于我的故事,到目前为止,看起来似乎还称得上顺利,快乐也总是比痛苦多一些。叙述大可在此告一段落,不过我的生活还在继续。


正如我在文章开头所描述的那样,读研以后,我被卷入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中。我在这里遇见了更多更优秀的人,他们似乎永远有用不完的精力,似乎永远比我更努力。


我身处其中,既骄傲于和强者并肩,又惶恐稍有松懈就会落于人后。研一那年,我一度陷入深深的迷茫与痛苦。我想奔跑,却打乱了自己的节奏,被裹挟着向前。


直到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出差去成都,在那里我重新找回了自己。成都是个生活节奏很慢的城市,时间似乎都被放慢到了0.75倍速。当我把工作一步一步做完,还能抽空去逛逛春熙路、宽窄巷子、青城山,我发现这里和北京的节奏太不同了。


青城山


正是这次出差给了我一次喘息的机会,回来后我开始尝试着放慢脚步,重新调整思绪,思考我奋斗的目的和意义。


我渐渐意识到,身边的人不会为了等我而放慢自己的步伐,时代的节奏更无法为我一个人而暂停,我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当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就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努力,只要我比昨天的自己有进步,那就够了。


最后我想说,不忘初心,真的还蛮重要,有时候越长大越不记得自己最开始是为了什么出发。追求卓越不代表随波逐流,前进的途中还是要记得不时停下来,想想自己最开始想要什么,才不会迷了脚下的路。




👉 点此查看往期“宝藏同学”


如果你有“宝藏”故事,欢迎来“宝藏同学”栏目分享,我们的编辑会陪你把故事讲到最好。如需投稿,请添加微信shanbay170,或将文章发至邮箱weekly@shanbay.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