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指向12月25日,那是22年考研初试的日子。这一期我们邀请了@婷儿诶分享她去年一波三折的考研故事。
“为了抓紧时间复习,晚饭都是在图书馆啃面包解决。初试结束那天,我才见到了久违的夕阳下的图书馆……”
“不记得发了多少调剂申请,几乎都被拒了……”
都说考研是孤独的修行,但这条路上并不缺旅人。希望她的故事能给予你一丝力量,祝愿22考研人终成所愿,一往无前。
高中时,我一心想去中国药科大学读药学。那时我天真地以为它就像《哈利·波特》里的魔药学,只要往坩锅里倒上各种植物、矿石、药剂……点上火,轻轻搅拌,简单几个步骤就能制出理想中的药品。我憧憬着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医药研发人员。
2017年6月,我没能考上中国药科大学,最后被沈阳药科大学录取,虽是双非,但至少读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专业。那时的我,“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迫不及待地想在大学里一展拳脚。
雪中的图书馆
然而真正接触药学之后,它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当听到老师说“一种新药的研制上市往往至少需要十年”,我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暗暗为自己的未来捏了把汗。
而专业课的繁复与我原本擅长的化学大相径庭,难度更是无法相提并论仅凭高中那一丁点对化学的兴趣,根本不足以支撑我把药学专业学好。
本能的逃避心理让我渐渐“放飞自我”了,我忙着参加社团活动,学习上敷衍了事,偶尔去实验室串个场,自然也没什么成果。
当我拿着普普通通的成绩来到大三,在这个十字路口,同学们都变得行色匆匆,他们开始谈论保研、考研的目标,或者积极咨询实习就业,而我却像个局外人一样,茫茫然不知所往。
突然心慌地问自己“这两年究竟得到了什么?”我一直安逸地待在舒适圈里,看着自己与曾经的同学差距越来越大,从前的雄心壮志也被抛之脑后,这是我想要的吗?不,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我要找回原来那个有梦想的自己。
我推掉了一些不必要的社交,开始重新审视我的专业,一边巩固知识,一边思考关于未来的种种选择。大三下学期,我决定考研,我想站在更大的平台,去够一够更高处的果实。
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浙江大学,一来我想去综合性大学,二来浙大的药学评估为A,实力较强。但以我那时在年级里中下游的成绩来看,连我自己都觉得考浙大是异想天开。我怕被同学笑话“自不量力”,所以一直没敢说自己的目标学校,连室友都以为我想考的是另一所药学评估为B-的985。
大三下学期课程很多,加上一直在家上网课,效率比较低,所以我一直到七月初期末考试结束后才开始系统复习。当时市里的图书馆已经恢复开放,我便转战了阵地。早上八点半出门,晚上九点回家,慢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
心态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完全不会因为看到网上有人说一天学十几个小时而焦虑。但有时却又在一个莫名的场景瞬间emo。
依稀记得有一天图书馆闭馆的铃声响起,我起身离开,馆外的市民文化广场热闹非常,人们正享受着惬意的夜晚,我却突然有些无措。我回头看了看尚且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像是要毫无保留地照亮每一个角落。
可我的心中也有一盏能够照亮前路的明灯吗?
那时一个好朋友劝我换学校,她说如果我执意考浙大,可能最后连国家线都过不了。我知道她是出于好心,可同样也让我备受打击。虽然当时学习效率还可以,但我的心始终悬着,没有足够的自信支撑,感觉自己在黑暗中踽踽独行。
满心的烦恼不知向谁诉说,“鬼使神差”下我在扇贝给一个陌生的朋友留了言,却意外得到了他的一大段回信。
他说“虽然结果确实很重要,但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知道一定会有好的结果才去做的……如果因为太害怕结果不能如愿而犹疑甚至停滞不前,那此前的努力才叫浪费。所以别管别人怎么说,想做就去做吧……”
就是这段话让我豁然开朗。后来即使依然还会陷入自我怀疑,却没有动摇过报考浙大的决心。我想这份决心就是我心里的明灯吧,是它敦促我勇敢地往前走,不要停歇。
开学后我回到了学校,除了上课,其余的空闲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东北的冬天来得早而猛烈,白昼渐短,而早晨等待图书馆开门的队伍却越来越长,大家都默默无言,间或的一两句交谈也淹没在了寒风里。我常常趁这段时间打开扇贝单词完成当天的考研单词复习,无聊的等待也有了意义。
图书馆前的毕业照
浙大专业课考有机和生化,没有选择、填空、判断题,每年都考得很深很灵活。我按艾宾浩斯背诵法把生化翻来覆去背了十遍,前几遍还是磕磕绊绊,从第六遍开始就越来越熟练了。
撇开心态不谈,对我来说复习的过程其实是越来越轻松的,从暑假面对写不出答案的练习册边哭边学,到后来查漏补缺逐渐掌握,我真切感受到了学有长进的快乐。
临近初试,我做了近三年的真题,发现与往年相比难度明显上升,前些年的有机化学真题在三刷时我可以拿140/150,近三年的只能拿110。
这就导致我每天都在纠结学校的出题方向和难度,总担心自己遗漏了什么知识点,希望快点考,又希望再多给我些时间。现在想想其实大可不必,但当时的确很难走出这个怪圈。
12月27日,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我的心态崩了,借用某位同考浙大的同学说的“上考场看见题目时又一次感叹生不逢时”。可我心里总还抱着一丝希望,焦急地盼来了出分,奇迹却没有出现,308分,浙大复试无望了。
有预感是一回事,真正面对现实又是另一回事,那种被颓丧包裹的感觉真的不想再体验了。
唯一庆幸的是,按前一年的难度和分数线来看,我有把握能上国家线,便急忙搜索其他学校的调剂信息。那时大部分学校都还没发调剂公告,我只能先从往年接收调剂的学校里筛选,再打电话到招生办咨询。
有的学校调剂看分数排名,有的对本科学校和一志愿有明确要求。我觉得自己分数不算高,而我的本科学校药学专业评估是A,一志愿学校实力也很强,所以优先查看了后一类学校。
我联系了兰州大学的学姐、招生办咨询,然后一边复习,一边留意新出的调剂信息。调剂申请大多石沉大海,我陷入了无比焦虑的状态。最后终于等来了兰大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通知,两所学校的复试时间却撞了,权衡之后,我决定去兰大面试。
一同复试的有很多本科985的学生,说不紧张不害怕是假的。可惜这次依然没能如愿,我以一分之差无缘兰大,复试成绩不算差,输在了初试分数上。
去兰大复试
后来填的调剂申请几乎都被拒了,我已经在说服自己接受考研失败的结局。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却意外收到了郑州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发来的复试通知。
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却陷入了两难境地。郑州大学或许更稳妥,但若是进了协和,未来的发展可能会更好。而协和的复试名单里,调剂的同学大多都是从临床方向过来的,专业课试卷不一样,我的分数比较吃亏,录取希望渺茫。到底该怎么选呢?
我想到当初决定考研时问过自己“为什么要考研?”答案很明确:我想去更喜欢的地方,向往更大的平台,也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想通了这一点,选择便明朗了,如果只是为了有书读而妥协,就违背了我考研的初衷。于是我拒绝了郑大,且让我“铤而走险”一次吧。
如果说兰大复试的压力来自同辈,那协和给我的压力便是严肃的老师和这座百年名校所积淀的严格和优秀。我自觉发挥不佳,以为和协和缘分止步于此,甚至已经开始整理二战的资料了。
但没想到我的孤注一掷得到了回应,我的名字出现在了补录名单上!那一刻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心脏漏了一拍”,心里的那盏明灯终于带我摘得了一颗果实。
录取通知书
朋友说我的调剂历程跌宕起伏,我身处其中,却只觉得心有余悸,走的每一步若是少了勇气和用心,我想也不会得到好运的垂青。
去年冬天,为了不打扰自习的同学,我几乎每天都要去图书馆的楼梯间背书。我常常在傍晚啃着面包看着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去,默默把心里的倒计时又撕掉一页。
直到初试结束那天,我和室友走在路上,才惊觉已经好久没有从外面看看夕阳下的图书馆了。若要问我考研的温暖回忆,我可能会立刻想起那天温柔的夕阳。
这一场考研改变了我很多,我找回了对学习的热情,也坚定了从前立志成为医药科研者的梦想。更重要的是,我学着不计回报地去努力,如果因为恐惧得不到回报而踌躇不前,那么未来一定会后悔吧。所以我想和未来的自己结成同盟,用现在的付出去换未来一个安心。
来到协和快半年了,有时还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毕竟以前我从未想过会与这里产生交集。每天走进教学楼,我都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敬畏与幸福。
吴宪大楼
读研的课业很重,一堂课动辄一百多页PPT。与本科不同的是,老师更倾向于让我们思考和分享观点,不局限于what,而是更深入why。我们的研究所和医院的宿舍分散在北京各处,上课需要早早起床赶地铁去东单教学楼或者其他研究所,有些疲惫,但这对我来说也是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是吗?
我深知自己并非天资聪颖,但,我想试试,一个普通人怀有梦想会是什么样。而我努力也不是为了感动谁,只是想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就像《将军令》里唱的:你相信什么,你执着什么,你就是什么。
「一个小彩蛋」:去年九月写下的愿望实现了,我们全寝都上岸啦~祝愿一周后将要奔赴战场的你们也能一战成硕!
我们宿舍的录取通知书
如果你有“宝藏”故事,欢迎来“宝藏同学”栏目分享,我们的编辑会陪你把故事讲到最好。如需投稿,请添加微信shanbay170,或将文章发至邮箱weekly@shan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