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8|五年辗转,金融专业的我终于成为了一名法律人

写在前面:扇贝“本周之星”栏目,每周和大家分享“宝藏同学”。

👉 如何成为「本周之星」?




回首大学,遗憾大于收获


高中我就读于一所省重点,从未担忧过高考。我是理科生,但关于大学专业,在工科和文科的选择上,我都有清晰的目标。高二看过一部战争片后,我萌生了去哈工大读无线电专业的念头。


而出于对律政工作的神往,我也想去上海交通大学读法学。2015年夏天,高考发挥不尽人意,两所学校都无法填报,我只能退而求其次,或者接受父母的意见去读具有专业优势、更利于就业的财经类院校。


高考成绩让我变得不自信,我不敢再肯定地说自己喜欢并且能够学好工科。而咨询了从事法律行业的长辈后,高难度的司法考试让我心生畏惧,加上家长不断的打击,我也对政法高校望而却步。最后我仓促地听从了父母的意见,去了南京审计大学读金融专业。


进入大学后,因为对学校不满,又埋怨家长眼界短浅,我开始自暴自弃。入学时我是班级第一名,最后却因为频繁缺课,只能凭着一点小聪明勉强通过考试。


站在大三升大四的路口,回顾过去三年,别人都收获颇丰,而我只有在宿舍沉睡的记忆。看到高中同学们纷纷保研,想到自己前路未卜,我只好硬着头皮加入考研大军,想以此弥补本科的遗憾。


我决定跨考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律硕士,去圆高中时期的梦想。也就是那时,我第一次购买了扇贝365计划,而这竟然是我在那个备考阶段中唯一圆满完成的事。



大学前三年一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备考时我一直十分懒散。秋招伊始,父母为我的前途感到焦虑,要求我边备考边准备秋招。随着考试时间的逼近,我堂而皇之地把自己的焦躁和低效都归因于父母的干扰,以此来逃避学习。


最后我的分数仅通过国家线,与上交差之千里。高考填志愿已经妥协一次了,这一次我不想再将就,所以没有考虑调剂,直接参加工作了。


或许是命运眷顾,我拿到了几份不错的offer,和父母几经争吵,最终没有按他们的意愿去银行上班,而是去了时间较为自由的咨询行业,主要为互联网公司提供组织架构建议。



六个月跨专业通过法考


虽然第一次考研以失败收场,但择业时在与父母的不断争执中,我幡然醒悟。高考志愿的选择也许是一次错误,但更多的责任在于我不敢承担自己决定的后果,才听从了父母的建议。


其次,进入大学后,即使不满学术环境,对专业兴趣缺缺,但肆意浪费四年是我自己的问题。最后在备考期间,父母的建议也罢,给我施加的压力也罢,倘若自己有定力,其实完全可以排除他们的干扰。


想通了这些后,我决定要改变自己,不功利性地去追求什么,只单纯地培养自律积极的自己。


抱着这样的想法,大四下学期我开始准备法考,并再次加入了扇贝365计划。因为第一次计划的完成让我觉得,只要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是可以坚持下来的。


2019年4月,在准备毕业论文、签约工作、毕业典礼的间隙,我每天听3个小时左右的网课,把听网课和做习题作为一种调节。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我就毕业正式入职了。



当时所在的公司主要服务的客户是各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团队主要围绕几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展开工作。我认识了一些优秀的前辈,主动向他们请教经验,加上自己的摸索,工作很快就上手了。因为能力比较出色,入职一个月后,我成为了第一个加入华为项目的新员工。与此同时,我还在继续复习法考客观题。


边工作边准备法考,确实有一定的压力,但这却可能是我近二十多年来,第一次为自己而学。相比其他人抱着一定要通过考试的目的,我更多是为了调整心态和习惯,因此整个备考过程少了很多痛苦。


为了挤出复习时间,我将通勤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内。每天早晨,我会在6点半之前自然醒,一边准备午饭,一边听网课。由于我在临近毕业期间打过不少基础,所以为了节省时间通常会以2倍速听课。


我的团队leader也支持我准备法考,允许我在完成个人工作的间隙刷题,这样一来,加上早晨开工前和午休的时间,我白天就可以刷两小时左右的题。


下班到家通常已经七八点了,稍作休息后,我会优先整理白天遇到的错题。我一直认为考试主要的提分技巧在于反思错题,比起不长记性地刷题,将一个知识点牢记于心更重要。


如果精力充足,就继续听课或刷题,如果状态不佳,就提前休息,第二天早点起床,开启学习热情高涨的一天。我不想因为要考试就强迫自己去学,这样反而本末倒置,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就这样直到9月底,我迎来了考试,并以187分(满分300)顺利通过了客观题。


之后我决定一鼓作气继续备考主观部分。主观题涉及的知识更为深刻,加上自己心里没底,所以我把几乎所有空余时间都用来备考。因为需要兼顾工作,我每天净备考时间不超过6小时。10月中旬,我参加了主观题考试,并以较高的分数126分(满分180)通过。




二战再折戟,进入律所工作


可能因为通过了传说中难度较大的考试,我信心倍增,曾经的理想再次蠢蠢欲动。我决定二战跨专业考研,目标仍然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律硕士。于是在十月底,我瞒着父母辞职了。


我承认当时有赌的成分,但一直以来自不量力的毛病没有改掉。成绩出来那一刻,我就知道一志愿无望了,虽然考前抱着这次考不上就调剂的想法,但最终还是不想调剂去一所不如本科的学校。


备考时间太短,复习不到位,最后没有考上也是情理之中。而让我意外的是,尽管在备考时,我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专业课和政治上,英语一在上海地区竟也考了70+。我想每天的扇贝打卡功不可没,或许坚持一件事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在这段时间,我完成了第二次365计划,也算是所有不如意中小小的慰藉。


接着我又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求职之路。律所的求职颇为艰难,法律行业比较看重学历,非法本毕业的学生即使通过法考,也没有什么优势,加上疫情导致各个行业下行,而且我仅以南京作为择业地,无形中也少了许多机会。


于是我只好做两手准备,硬着头皮一边备考CPA,一边参加了四大和一家银行的面试。得益于广布财经行业的校友和学校的老口碑,我拿到了毕马威和银行的几个offer。


但这只是万不得已的选择,我仍然没放弃进律所的想法。我遇到过一个月只给1800元还要教小孩读书的小所,也遇到过只给2000元还要自带资源的大所。


直到3月份,我才遇到现在的律所。律师和主任很喜欢我的法律思维以及自学能力,所里金融方面的案件和我的本科背景契合,前辈们也愿意认真地带教我,给我入门的机会。



那段时间,我变动较大,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法考成功带来的自信被诸多因素磨灭。为了排解这种焦虑和低落,我开启了第三次扇贝365计划。



开始了实习律师的工作后,除了日常的立案、开庭、撰写文书等工作,指导律师更重视对我的专业性培养,我有很多自由时间可以用来扩展阅读和提升专业能力。正如霍姆斯所言“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当真正参与到办案过程时,我发现法律世界并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记得某次一个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下雨天甲突然倒车,乙恰巧骑电动车经过,不得不急转弯,结果因为路滑摔倒,而且严重到可能致残,全程两辆车都没有任何接触。但法院经过慎重地研审,还是裁定甲对于乙的事故负一半的责任。如果不是这样的案件,我可能永远不知道“非接触“仍可以造成侵权。法律的世界也不是单凭自己的逻辑判断是非,而是有其自己的规则。


8月,我频繁出差各地做IPO项目,期间还完成了每天上、下午各一场长达两小时的律协规定的网课培训。9月工作量较轻,为了避免自己因安逸而退步,我又设定了专注计划,一个月下来,至少有160小时花在了学习和阅读上,一直坚持到现在。同时,我也成功完成了第三次的扇贝365计划。




写在最后


在这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探索中,我慢慢与之前的种种郁郁不得志和解。我也更相信,自律所带来的快乐不是最后获得了什么,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


坦白讲,大家所熟知的“我誓死捍卫法律的尊严”这一至高理想,其实不是我成为法律人的源动力。当初辞职考法硕失利,让我觉得如果不从事法律相关行业,通过法考也变得毫无意义。


但是进入这个行业后,经办了一个又一个案件,接待了一个又一个当事人,我甚至觉得卷宗的一行行问答里,都藏着最朴素最真实的人间真情。


“匡扶正义、心怀天下”可能过于远大,但我很珍惜能够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维护社会的秩序,保障委托人合法权益。未来我显然不会成为红圈所动辄千百万或者惊动海内外的大律师,但我决不能容忍任何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发生,我会用自己的坚守去维护至少自己可控范围内的“正义感”,或许这才是属于我的使命。


我一直相信,命运总是会给你最好的,也许不是社会评价体系中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你的。如今,我也感谢过往一次次的不顺遂,正是那些阴差阳错,才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人生是一场长跑,不要太在意一时的得失,只有不断修正错误的方向,才能到达想去的远方。





👉 往期「本周之星」传送门



【寻找宝藏同学】


每周五「本周之星」栏目将为大家分享扇贝的“宝藏同学”。


邀请大家在发言区分享自己的宝藏故事,包括但不限于你的小成就、成长与改变、自律与坚持……

也可邮件投稿至weekly@shanbay.com,邮件投稿即有可能获得小礼品一份。


走心分享就有机会入选本周之星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