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3|复旦女孩的奇幻之旅:解锁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本期宝藏同学@桃一毛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在路上”大抵就是说@桃一毛这样的同学。她始终保有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手持社会学的罗盘,行走在自己的寻宝之路上。但即使是这样坚定的她,也会有迷失和彷徨的时刻,而她总能理性地思考,一一化解,解锁新的宝藏。



我成长于云南的一个美丽小城,小时候手机和电脑还没那么普及,阅读就成了我最主要的消遣方式,文字仿佛对我有种天然的吸引力。妈妈每个月都会带我去市里的书店,但凡我想买的书,她几乎都是有求必应。正是在这样广泛的阅读中,我渐渐了解到,原来家乡小城之外还有一个更广大的世界等我去探索。


我的书架


我是一个文科生,偏爱读历史、社会文化类书籍,我想知道人类历史发展是不是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我们所处的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转的,我甚至想参与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尽自己的一份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吧,我遇到了指引我介入这个世界的书:《乡土中国》。


在这本书中,社会学家费孝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属于中国的社会学理论,解释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却未曾深究的现象,常使我有豁然开朗之感。它为我打开了社会学的大门,我好像找到了一个宇宙通用法则、一只探索世界的罗盘,我想,我以后也一定要读社会学。


当时我并不知道真正的社会学研究是怎样的,但正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那个寻宝少年一样,尽管历尽艰险最终发现宝藏其实就在最初的起点,可是在此之前,你必须先做一个梦,然后去追逐它。而我也要去寻找自己的热爱,这可能会是一场空,但那又怎么样呢?


于是高考的五个志愿我都填报了社会学,并如愿被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实验班录取,就此开始了我的“寻宝之旅”。


晨间的光华楼

我很喜欢复旦的一则“民间”校训——自由而无用,它告诉我大学的学习并不像高中那样文理科壁垒分明,鼓励我去尝试任何我感兴趣的领域,告诫我要摒弃浮躁的心态,不要急功近利。


学校旁的旧书店


在我看来,社会学正是一个需要对各种知识都有所涉猎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保持敏感,社会学知识也从不桎梏于纸张,而是弥散在生活之中。所以本科四年里,我不仅修过社会学和文史哲专业的相关课程,还凭着兴趣选修了经济学、计算机编程等课程。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纵贯文史哲多个领域的“西方古典学”相关课程。起初我只是想了解在西方文脉和社会学史中举足轻重的古希腊文化,但在不同学科思想的碰撞中,我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打开了一个观照世界的广角镜头。


譬如,在面对当下世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时,我会从历史文化根源上去思考古希腊文化是如何影响欧美人,使他们有另一种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这又如何使中国和西方世界产生了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这些思考让我觉得很有趣,我仿佛是在破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密码。


那时我读的书依然很杂,几乎是“来者不拒”,除了老师推荐的,也有我自己找来读的。后来,《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给了我财务知识启蒙,让我对经济学产生了好奇,而经济与社会学也密不可分,于是我选修了一门经济学课程,自己试着买基金理财。


我想既然要学金融,那得看得懂财报才行,于是又考了初级会计职称,后来还在扇贝阅读看了《金融时报》《经济学的N个笑话》以及《大英百科》的“经济学基本常识”系列。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


这段经历对我而言弥足珍贵,因为它让我克服了进入一个新领域时的畏难情绪,也说明只要我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坚定信心去学,就一定能学有所获,而人生的边界也会一次次被拓宽。

如果按这个走向,我应该会毫不犹疑地在我喜欢的专业上深耕不辍,顺利地读完大学。然而大三时,我却经历了一场价值危机。


当时我们去做社会调研的入户访谈,其中一个访谈对象是某大企业高管,访谈结束后,他突然问我:“你们学这些、做这些统计有什么用?”我愣了一下,告诉他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可他说:“但这并不能改变社会。”我突然不知该如何作答,他的疑惑让我意识到大众与社会学之间的隔膜,也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学社会学的意义。


其实,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也曾产生过类似的疑问。许多社会学的经典理论虽然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客观、深入地观察和分析社会,但除了专家学者,大众对此却一无所知,那么大众对它一定是好奇却又疏离的。


我想,如果人文社科放下身段,探索走向大众的方法,也许能够为更多的个体创造出属于群体的无限生命力。我希望为社会学的普及和传播尽自己的一份力,正如人类学家项飙老师说的那样,“我是一个活人,我对这个活的世界要发出自己的想法。”


于是我和好朋友在豆瓣组建了一个社会学小组,我们会用通俗的语言去讲一些社会学理论,推荐社会学通俗读物,以此激发大家去了解社会学,用社会学的眼光看社会。两年间,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小组,一起分享读社会学书籍的心得,讨论一些社会现象,现在这个小组已经有上万人了。


这让我感到一丝欣慰,但还远远不能抵消我的惶惑和迷茫——除了尽自己所能让更多人了解社会学理论外,我还可以帮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呢?


当时正值大三,我面临着是否要读研深造的抉择。曾经我想成为一个社会学学者,但在深思熟虑之后,我认为读研并不能解决我的困惑,毕竟,要想知道如何改变世界,就要先走出象牙塔,亲身感受这个世界。


在决定不考研后,我去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新媒体运营的实习。之所以选择互联网,是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互联网的深度用户,我认为自己和万事万物是一体的,而互联网让我清楚地感知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事实证明,唯有不断的尝试和行动,才能真正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与成长。

我将这次实习视为一次放弃舒适圈的尝试,毕竟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方面我还有所欠缺,如果能从这段经历中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或许以前的困惑也就能迎刃而解了。而且在实习中,我也发现社会学并非派不上用场,它常用的用户调研方法让我能够更积极地去理解用户,社会学的思维方式也告诉我,面对新领域,关键在于一定要往底层原理再想一步。


比如我做文章排版时,经常要微调很多小细节,搞得我很崩溃,我想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对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自动调整呢?后来我了解到通过改代码就可以免去反复拖动小部件的麻烦,于是我先学了常规操作,接着又自学了支撑平台渲染用的css,效率果然提高了很多。自此,我便对互联网的前端开发产生了兴趣,并且有了深入学习的想法。


学编码


2020年,我大四,在新冠病毒的搅扰下,世界一片兵荒马乱。我不愿意在还没彻底想清自己要什么的情况下就被动地做出选择,于是我决定gap一年,一边继续探索感兴趣的计算机领域,一边继续寻找自己如何在社会立足、怎样为社会发展做一份贡献的答案。


在这一年里,我继续自学计算机编程,在互联网丰富的资料中畅游,也会跟着网课做项目,然后找相关的实习。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坚定了自己转专业的决心,并计划申请到国外的高校研读计算机专业。


自己制作的前端页面


不过,我毕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基本上都是摸索着前进,因此也遇上了不少困难。曾经为了安装开发环境,我反复研究了两天还是不得其解。而且,忙碌是互联网技术工作的常态,加上后疫情时代诸事不易,年龄焦虑和同辈压力偶尔也让人喘不过气来。


但对我来说,我乐于尝试新的挑战,愿意走不那么确定的人生道路,相应地,我也必然要承担更多风险和可能的沉没成本。


好在社会学并没有成为我的“沉没成本”,而且还将我拯救于社会生活的“水深火热”。我尝试着跳出当下具体的困境,去思考和追问出现种种社会现象的深层原因。


我读了罗新老师的《有所不为的反叛者》、陆铭老师的《大国大城》,又重读了社会学入门书《见树又见林》。当我明白了焦虑为何产生、如何产生之后,再去解构它、消解它就变得格外容易。


我认为这是我与社会学的一次“和解”,我意识到,社会学于我而言并不是一件攥在手里改造世界的工具,我不能以此去判断它的价值。它改变的是我的世界观、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以及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它塑造了我独一无二的灵魂,当这样的我去参与世界的改造时,社会学已经发挥了它最大的价值。


作为一个典型的射手座,我的生活哲学是“如果觉得好玩就认认真真地去做吧”。就如那句“自由而无用”,自由是不拘泥于外物,听从内心做出选择,而无用是不执着于结果,在过程中收获成长。


这些年的求学道路上,无论是社会学、金融财会还是计算机,都给我带来独特的乐趣,它们就像我收集到的一些“积木”,无论以哪种方式叠加,或是推翻重盖,它们都最终搭建起我的生活,对于此,我将永远热爱着、奋斗着、期待着。





👉 点此查看往期“宝藏同学”


如果你有“宝藏”故事,欢迎来“宝藏同学”栏目分享,我们的编辑会陪你把故事讲到最好。如需投稿,请添加微信shanbay170,或将文章发至邮箱weekly@shanbay.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