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他就不是大人口中的乖孩子,高中曾因为打架两次被退学,高考时甚至没有人相信他可以考上大学。而现在他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正在韩国硕博连读,发表了9篇SCI,3篇SCIE,立志做一个专心科研的普通人。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有了如此转变?他又是如何成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呢?
以下是他的自述。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这句诗陪伴我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度过了人生25年来所有的迷茫时光。
一条“咸鱼”的成长
我一直觉得,家长之间互相攀比儿女应该是世界上最无聊的事情了。从小我就不是大人口中的乖孩子,耳边总是充斥着“你看谁家儿子(女儿)如何如何”之类的话,而我不胜其烦,依旧我行我素。初中时我的成绩就一直在中下游,中考也没考上,自费读了县里最好的高中,可那时候不懂得珍惜,依然还是“咸鱼”一条。
高一时父母离异,我跟着母亲生活,一夜之间什么都变了……但男孩子的懂事好像都来得比较晚,对于他们的离异,起初我并不以为意,并且理所当然地把这件事当成青春期叛逆最好的借口。我更加无心学习,后来因为和别人打架被县一中开除了。
母亲忙于家里灯具店的生意,无暇照管我,父亲也一样,加上转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每天就无所事事地闲逛,和一些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等他们有空坐下来好好商量我的出路时,新学期已经过半了。他们想办法把我送去县二中读高二,可半年不到,我又因为打架再次被开除。县里只有这两所高中,我便不可能再在县里读书了。
母亲虽然没责备我,但我知道她很失望,看我闲在家里,她说:“实在不想读书,就帮我送货吧。”于是在那个初夏,我骑上家里的三轮车,开始奔波在大马路上。母亲这么做,也许是为了让我体会生活的艰辛吧,我也确实体会到了。
记忆中东北是不常有台风的,但有一次送货刚巧给我赶上了,暴雨如注。我顶着大风,浑身淋得透彻,艰难地把三轮车骑回家。大概就是在那一刻,我知道了母亲这些年的不容易。
那时还没有电商的冲击,小店的生意还算可以。没有了父亲的帮助,什么事都要母亲亲力亲为。但她从来没有向我诉过苦,偶然间听舅妈说她为了省钱,从来都是一个人干,有时一次需要安装几十个灯,每个都有二三十斤。而我知道的也只是冰山一角。想到母亲的辛苦,默默为我扛起生活的压力,我想我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
可我不知道要怎么改变,那是我最迷茫的一段时光,没有可以谋生的本领,也没想过还能再继续读书。父母亦为我伤透脑筋,他们认为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再次费尽心力,才把我送进市里一所学费高昂的私立高中。
原来的同班同学已经升入高三,而我压根儿没读几天书,高中的知识对我而言都是崭新的。但我没有选择留级,一来考虑到家庭经济压力,二来我觉得高三第一轮复习时系统地学习也一样,这就是最好的安排。
我的人生好像就从这里开始变得不一样了。在略微体验了生活的难,知道了母亲的苦之后,我无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高三第一学期充分印证了“别人在复习,而我在预习”这句话。我终于为从前的虚度光阴付出了代价,多少个日夜,靠着浓茶提神,一遍遍地看书刷题。学校宿舍晚上要断电,于是我咬牙在校外租了一个单间,每天都要自习到深夜,有时甚至伴着晨曦入睡。
那时我在书上学到了李涉的《岳阳别张祜》,其中有一句是: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想起从前浑浑噩噩的时光,心里一阵懊悔。这句诗后来便成了我的座右铭,时时警醒我,勉励我。
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但却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解出一道数学难题,背会一课英语单词,都能给我带来正反馈。虽然比别人落后一大截,但我并不急于求成,只管默默往前追。刚到这所高中时我的成绩是倒数,而到了高考前,班级前十的光荣榜上也有了我的头像。
2014年高考,辽宁省理科二本线是450分,我过线了!或许你会说不过二本而已,不值一提。但母亲和我都已经很知足了,毕竟我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
大学,在迷茫中跌跌撞撞
上大学后,我才发现一切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退去录取的喜悦,我再次陷入了迷茫。和很多人一样,我们高中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高考;而到了相对宽松的大学,一下子失去了方向。
我在锦州读的大学,当初填志愿没有考虑太多,父母也帮不上什么忙,最后被调剂到了动物科学专业,其实就是畜牧。我对这个专业几乎不了解,入学后也曾想过转到动物医学,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索性就随遇而安了。
大学前两年,日子不咸不淡,成绩刚好可以拿到三等奖学金,唯一让我觉得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在扇贝的帮助下一次性通过了四级。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课外时间我常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负担自己的生活费。总之,前两年的生活乏善可陈。
那时我从没认真想过自己今后要做什么,是李涉的那句诗再次“打醒”了我:再这样下去,以后我就只能“虚叹息”了。
大三一开学,我先是去毕业生招聘会上了解了我们专业的就业方向,发现本科毕业对口的岗位大多都是养殖场技术员,但这并不是我理想中的工作。我更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在实验室里专心钻研,于是萌生了考研的想法。
为了提前了解本专业研究生的学习情况,我还申请跟着院长带的研究生一起做实验。即使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把眼前可学的东西学好也算是对自己负责吧。正巧那年华南农业大学举办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我和同学组队去广州参加了比赛。在那里见识了其他高校学生和教授的风采,越发觉得自己渺小。尽管比赛结果不理想,但这些经历更加坚定了我要继续读书的想法。
可现实并不总是尽如人意,许是各科复习时间分配不合理,没有做好规划,那年考研我没有上岸。尽管很沮丧,但这并没有掐灭我要读书的念头,我立马投入了二战的准备。为了给自己多一些选择空间,大四下学期我还考取了高中生物和中职畜牧兽医教师资格证。不曾想,我的人生居然还会有转机……
做一个专心科研的普通人
我终究还是幸运的。毕业前夕,一位给我们上过课的教授找到我,他说我的经历和他以前有些像,问我想不想去韩国读书,他愿意为我推荐。想到能有机会进实验室,我连忙答应下来。那时已经过了夏季学期的申请,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开始准备申请第二年3月的冬季学期,最后申请到檀国大学全额奖学金的硕博连读。
在教授找到我之后,我就买了韩语书、下了软件开始自学韩语,并且继续用扇贝学英语,从四级、考研直到现在,扇贝已经陪伴了我近800个日夜。
这期间我还收获了几位非常优秀的同桌,巧的是,其中就有一位韩语专业的同学,耐心地为我解答了许多韩语学习问题。我和同桌们相互激励,有的甚至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扇贝总能看到那么多优秀但依然在努力的同学,我想榜样的力量也是我能坚持打卡的重要原因。
2019年3月,我来到了韩国,孤身一人在外,语言、生活、科研……每一样都是避无可避的压力。刚入学时,我的韩语还说得磕磕巴巴,全英文课程对我来说难度也不小。有时和同学聊天,听不懂只能尴尬地笑;有时老师讲课没听明白也只能课后去查漏补缺。但现在我已经可以自如地用韩语交流,听课也没什么压力了。
去东海看日出
我的研究方向是单胃动物的营养与饲料,这是我为自己选择的比较感兴趣的专业。如今每天与实验室为伴,学语言也是我的日常,生活虽然单调,但是我喜欢的样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有清晰的目标。我的努力也小有收获,目前已经发表了12篇文章,包括9篇SCI,3篇SCIE。
母亲常常玩笑着提起过去那个爱闯祸的我,但也为我现在的状态感到欣慰,还说参加同学聚会也能听到别人夸我了。但我的改变从来不是为了成为别人口中的谁谁谁,我只想成为母亲的骄傲,只是倔强地想向自己证明:别人能行的,我也可以。
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明白,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停下脚步,行动起来会拥有各种可能。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冬天我就可以毕业了,到时候我想回国进高校当一名老师,然后继续做科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要说未来,我其实没什么远大的抱负,只想做一个专心科研的普通人,每一个选择,对自己负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