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正文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以下3种情况,你觉得哪一种更好?
员工A:
每天从9点坐到工位的那一刻就开始忙,直到下午6点下班前。但是一天结束后总觉得忙了很多琐碎的工作,却没有什么经验留下来,更别提做出突出战绩了。
员工B:
上班时摸鱼,快到下班了才发现很多工作还没来得及做,只好加班完成。不过虽然是晚了几个钟下班,但好在把工作任务完成了,没有耽误正经事。
员工C:
开始一天工作前先把待办事项根据重要性、紧急性逐一列好、预估下完成时间,然后就开始专注在具体的工作上了。期间可能会遇到一些干扰或临时加进来的需求,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列。临下班前一个小时完成了早上列好的事项,剩下的一个小时正好可以回顾下一天的工作流、集中处理些不紧急的小事项。
在给出你的答案之前,我想邀请你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你想怎么度过这一天呢?在一天结束后,你想达到什么状态?或者说,一个月后、半年后、甚至一年后,你想成为什么样子?
谈到时间管理,不同的人可能给出的答案可能千差万别。如果说GTD(Getting things done)的核心要义是“将大脑里的星星点点的想法拿出来,放到专门的清单里,好让大脑专注在眼下的事情上”,那么杰克·纳普和约翰·泽拉茨基的《创造时间:专注于每天最重要的事》这本书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在一段时间内,专注解决一个问题。
创造时间并不是真的把一天时间从24小时变成48小时,而是让你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内,以较高的效率专注在重要的工作上,掌握对时间、对日程的安排和控制,改变自己的人生。
创造时间有4个核心步骤:
这点和很多时间管理著作中提到的方法类似:我们每一周、每一天都有纷繁复杂的活动清单,在开始正式工作前,按照“要事第一”的原则,优先处理重点事项,把它从活动清单里挑出来放到我们今日待办事项里。
重点事项可能包括多个步骤,以演讲为例,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演讲做好。它至少包含:写PPT,做预演等步骤。如果你今天的重点事项是“完成演讲”,那你需要做完它下面包含的所有子事项。当这件重点事项完成后,我们剩下的工作时间就可以处理一下来自同事或其他人的优先事项中。
那么,如何挑选重点事项呢?
你可能听说过著名的四象限法则,它和美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有关,所以又被称为艾森豪威尔表格/决策矩阵。时任美国第34任总统的艾森豪威尔身兼数职,他是美国历史上的九位五星上将之一,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1951年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最高司令。
利用艾森豪威尔决策法则,各个待办事项可依照“重要/不重要”和“紧急/不紧急”来划分所在的决策矩阵象限。
待办事项详细的区分方式如下:
这个方法据传是美国前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日常守则,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务从不会被呈现给艾森豪威尔。
在《创造时间:专注于每天最重要的事》一书中,两位作者除了强调“紧急性”这个因素外,还提出了两个影响我们选择每日重点事项的因素:满意度和喜悦程度。同样是紧急的两件事,哪件是可以给你带来更多成就感和幸福感的?
如果你不确定的话,那你就去体验好了。每天、每周乃至每个月结束回顾的时候,总是会有些场景和任务是让我们充满斗志、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的。选择这类事情作为你的重点项,为这类事情分配你稀缺的注意力资源。
创造时间的第二步是聚焦,也就是专注在重点项上。如果我们用于重点事项的时间是恒定的,比如只有4个小时用于完成演讲,那么专注可以让我们更快更高质量第完成,而不专注不仅会让我们延迟完成时间,很有可能质量也不如前者。
但是在当今社会,邮件、社交媒体和热点新闻无处不在,而且不可能主动消失。我们也不太可能为了清净而住进山里从而与科技完全绝缘。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更聚焦呢?
结合在其他时间管理书里都提到的方法,本文重点给大家介绍几种使用较多的、个人实践过并且有用的策略。
(1)关掉新闻、社交媒体、视频网站、邮件的通知
我手机里大部分软件都是关掉推送的,这本书里也给出了类似的建议。否则的话,这些推送就像无底洞一样,无限侵占着你的精力,让你刷得停不下来。
(2)阶段性断网
我在开始阅读、写作等其他认知活动前,都会把手机网络关掉,并且把手机放到远离自己的地方。等时间到了,如果真的想刷一刷朋友圈,那就在任务完成后拿回来玩一会。
有些人自制力很强,哪怕手机和各种推送曾不出穷,也能忍住不沉迷。但是大部分人是没有这样的自制力的,也没有必要非要强迫自己和大神们比。
你可以试试这种方法,你会发现,少刷一个小时的社交媒体、哪怕一周、一个月都不刷,对你也没太大的影响。如果你真的需要了解新闻和时事,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去权威新闻网站主动去挑选想读的新闻(其实即便你不主动寻找,你会发现真正重大的事件各个媒体或你的朋友同事也会把它们发到你面前。)
(3)提防时间坑洞
一块直径为45米的陨石砸到地面,能形成一个直径约1200米的陨石坑。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并不少:本来只是想发一条朋友圈,结果美图用了2小时,回复互动又用了两小时。小分心会造成巨大的空洞!作者将这些洞成为“时间坑洞”。它非常普遍,却又非常容易被忽视。想一想,你每天在发微博、发微信上花掉的时间有多少?
这还没算上注意力切换成本,我们发完朋友圈重新进入聚焦模式是需要花时间的。生活中的时间坑洞很多,虽然我们无法一一回避,但是只要用心、肯定能避开一部分。每次成功躲避一个坑洞,我们就为自己创造出了时间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真正的创造性活动不可能发生在“007”的公司。
真正的高效工作者也绝对不会吝惜照料自己的身体、饮食和睡眠的。
有哪些技巧可以你有精力做想做的事情?
真正的休息
真正的休息应该远离社交软件等“无底洞”的app,这种休息不会放松大脑,反而可能会消耗更好的认知资源或者引起情绪波动。
在《创造时间》这本书里,作者也谈到了无屏休息:比如望望窗外、吃点零食、喝点水等。
坚持锻炼
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才能锻炼。日常行走、以步代车也是不错的唾手可得的锻炼方式。很多软件上也有HIIT(高强度有氧)训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跳上二三十分钟,对我们的心肺和精力恢复均有好处。
如果你觉得难以坚持,就采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走路、跑步、爬山、打球,任何让你动起来的同时又很舒适的方式都行。
同时也没有必要和专业健身运动员的身材对比,这种对比可能会让有些人充满斗志,但是更大机率是它会给我们带来挫败感,仿佛我们不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他们的水平。没必要,真没必要。
冥想练习
除了身体上的锻炼外,你还可以试试冥想。这里说的冥想,并不是打坐、点香式的冥想。应用市场有很多成熟的冥想软件,找任意干净的地方,保持清醒,让大脑专注在呼吸上,就可以开始冥想了!冥想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神秘,而且有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冥想对于身心健康的好处。如果你觉得自己专注不下来,试试冥想吧,从现在就开始。
虽然不必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但是对事情、流程的复盘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避免犯重复的错误。反思也不一定要发生在做错的或者不够好的事情上,也可以是提炼好的策略、思考哪些事情给自己带了快乐。渐渐地,你会生成适合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体系。
没有哪个策略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别人用起来拍手叫绝的方法到你身上可能一点都不适用,所以你可以从中挑选不同的策略进行检验和重复。
最贴合你生活的策略就是最佳策略。你看过网上大火的《凌晨四点的哈佛图书馆》,那么你也要凌晨四点秉烛夜灯吗?其实大可不必。如果你是晚睡型,在安静的不被日常琐事打扰的夜晚比较容易产生灵感,那你就把这段时间空出来产生创造性的活动好了;如果你是早起型选手,那你就选择利用早晨上班前这段时间去做事好了。
不要逼迫自己做不顺应自己的事,自然而然就会去做的事情,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你想做的事情。
在刚开始做时间管理的时候,不必追求完美。我们读了太多宣传自律才自由、追求完美人生的案例,但是,有多少人能做到100%完美呢?你看到的不过是作者呈现给你的人设罢了——要创造时间,你首先得放弃追求完美的想法。首先,追求完美可能会让你产生拖延、因为永远没有准备好而迟迟不愿意开始做的想法;其次,它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所以,放弃这个想法吧!先完成,再完美。在完成的基础上,再逐步迭代和优化。在注意力被各种侵占的今天,祝愿大家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时间。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有什么管理时间的小tips呢?分享给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