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相见恨晚的学习方法?

by@灵姗(点击可查看作者主页)



我想介绍的这本《如何高效学习》,作者是斯科特·扬,是个用5G的速度学习的男人。



他在12个月之内,自学完成了麻省理工计算机科学的全部33门课,照他的进度,读完一门课程大概只需要1.5个星期,他把多年的学习方法整理成了这本书,豆瓣评分7.4(我觉得翻译要背一部分锅)。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整体性学习」的方法,最近我重读了一遍,并且作了思维导图。



下面,我就用10张思维导图来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整体性学习」?不同于过去我们的机械性记忆,整体性学习通过建立知识关联,调动大脑的多个神经元整合信息。



也因此,能够通过多个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学习中,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方法。



一、整体性学习基础



(一)三个概念



结构就是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学到一个新知识,与过去的知识主动建立起联系,这是学霸们经常用的方法。



模型是简化的结构,主要目的是为了压缩信息。比如说我们常说的数学模型、管理模型,就是其中的一种。



高速公里是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这个说法不经常看到,其实是建立跨学科的联系,就像在不同城市之间建立起高速公路一样。



整体性学习之所以效果会更好,就是因为所有的知识都不是碎片化的,而是紧紧地抱团在一起。





(二)学习顺序



整体性学习有6个步骤。



1.获取:接受信息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速度、信息接受程度。



我们经常面对的问题有接受的速度比较慢,需要反复阅读。比如老师讲完我没记住,读完的书转头就忘了就是这样的情况。



产生的原因:



01 学习习惯不好,总是会分心,或抓不住学习的重点。



02 没有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记得太多没时间思考,或记得太少传达不了课程内容。



2.理解



顾名思义,就是理解信息的含义。如果理解有问题,可以尝试把问题进行拆分。或者是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的方法,深入理解。



3.拓展



从这一步真正开始整体性学习,先从零散知识点,到结构,再到高速公路。



可以做知识间的扩展,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也可以深入拓展原有知识点,学习背景材料或者推演过程。



4.纠错



寻找错误,删除无效的联系。 包括现实中不存在的,或者是由新知识的引入带来原有观点的过时。



就像我们有时候会说某个名人打脸,大多情况下,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升级所以对过去的思维进行纠错,从而带来前后的不一致,被我们成为“打脸”。



除了瞎立flag之外,打脸并不是一件坏事,说明你在不断进步。





5.应用



知识中的很大一部分存在于潜意识中,这部分知识如果不去运用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第三步「拓展」是停留在知识层面,除此之外,更要做的就是实践应用。



纸上谈兵终觉浅,我们说的“书呆子”就是只知道理论,不知道实践应用的典型情况。



在实践中,由其要注意灵活性。就比如今天学到的整体性学习方法,能用到你现阶段的哪个学习中呢?



甚至,你可以拓展一下,这套整体性学习的步骤,是不是也可以用在恋爱当中呢?这也是一个完整的关系发展路径。



6.测试



测试有助于你迅速找到学习中的问题。我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复盘反思的过程,多问问自己是否可行,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整体性学习技术



(一)获取知识



1.快速阅读



提高我们信息获取的速度,在固定的时间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01 指读法



手指放在要读的那行下,移动手指。手指能帮助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速度。



02 练习阅读法



训练自己以尽快的速度理解所读内容,以一本没有读过的书为练习,在规定的几分钟内,通过加快阅读速度,记录知识点的极限练习,达到练习效果。





2.积极阅读



强调深入的理解材料, 与知识点做到真正整合,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记录笔记。



阅读方法: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观点→怎样拓展并实践。





(二)笔记流



争取要“一次学会”,而不是上课忙着记录笔记,想着课下复习理解。



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掌握笔记记录的方法。



01 写下主要观点



尽量用简单的词汇,提高记录效率、



02 建立联系



在知识点之间画上箭头。记得配合比喻和图表的方法,精简信息,帮助理解。





(三)联系观点



主要是用于难以记忆和理解的知识,或需要深入理解的知识。



1.比喻法



主要方法就是在要学习知识与熟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找与要学习的知识相似的东西,当然,要达到完全符合一般不太可能,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



可以在多个“不完美比喻”中寻找最合适的,反复尝试。





2.内化法



就像是看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想象出图像,为他加上各种声音,行动,气味。



越多调动感官越好,大脑喜欢生动形象的内容。把这个过程走的比较熟悉,直到你看到知识就能联想到整个过程。



3.图表法



能用图像的尽量用图像,这也符合大脑的记忆特点。我在上篇文章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四)笔记压缩



可以把某一个章节的内容,或者是某一部分的内容,压缩记忆,这是快速掌握大量材料的方法。



思维导图就是一种信息压缩的形式,这点在我这次读书中我也深切意识到了,由一个关键词可以发散联想到多个内容。



当你对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之后,就可以通过压缩笔记的方法,促进理解,强化记忆。



01 拿几张空白纸和要压缩的笔记



02 使用尽量少的字,写下笔记中的主要观点。



03 写下与之相联系的观点,公式,概念或定义。



04 持续上述过程,直到将笔记中的每个主要观点都写下来为止。



05 修饰笔记,让它更好看一些。



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等于把这部分内容整体学习了一遍。这几张纸就是我们的知识地图。





三、其他好方法



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的学习方法。



(一)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设定一个1-3 个月完成的项目,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实践方式,在实际的项目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



之前我在学python的时候深有体会,看了半天书,如果不去做一个小项目或者做完整的实践,基本学到的那些语法都是摆设。



同样,对于一个新进入的领域,由其是需要自学的情况,项目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二)费曼技巧



费曼技巧也是流传很广的学习方法了,最大的特点就是化繁为简,也是典型的输出倒逼思考的过程。



方法是这样的:



01 明确要深入学习理解的概念,在纸上写下来



02 想象你是老师,正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



想象你正在费尽口舌的给不懂的学生讲解,把这个讲解过程说出来,遇到不懂的随时反思,在不断的自我解释中,就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概念。



03 感到疑惑时,回过头来理解,查资料、听讲座、找老师解答都可以,弄懂为止。



04 简单化与比喻,尽量用直白生动语言描述。



举个例子,相对论是个很难理解的概念吧。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解释,“你坐在美女旁边一小时感觉只是一分钟,而夏天坐在火炉旁一分钟,你感觉是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小结一下



这篇是我关于《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的阅读笔记,主要讲了整体性学习的原理和一些应用技巧。如果想了解更多,大家可以去阅读一下这本书,比较小巧的一本书,框架结构很好。



加载中